總能聽到大家在說,這個機器翻譯不好用,翻譯的效果不好之類的話。就像筆者前面文章說的,通過一兩句話來比較某款機器翻譯產(chǎn)品相對于另一款,是好用還是不好用,本身就是不客觀的。
機器翻譯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,因為每個人輸入的原文,機器輸出的譯文都是一樣的,不會因為操作者的顏值、人品、以及對機器翻譯的喜愛程度而改變。那為什么機器翻譯在有的人手里好用,在有的人手里就不好用呢?原因只能是在操作者身上。
業(yè)界有很多的觀點,最流行的叫“人機互動”,“人機耦合”,其實無論怎么叫,都是譯者與機器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,互動得好,自然效果就好,而互動得不好,甚至沒有互動,那絕不可能好用。機器翻譯的出現(xiàn),就是重新定義在翻譯這個生產(chǎn)過程中,譯者與機器之間的關系,打破了原有的譯者大包大攬的格局。機器的加入,是為了讓翻譯變得更加簡單、高效。
比如一個客戶要翻譯一份合同,在沒有機器翻譯之前,翻譯的秩序是這樣的:
客戶說:我要翻譯一份合同
譯者說:我能翻譯
譯者翻譯
交稿
有了機器翻譯之后,翻譯的秩序應該變成:
客戶說:我要翻譯一份合同
譯者說:我能翻譯
譯者把機器翻譯可以勝任的事情交給機器
譯者完成機器翻譯無法完成的部分
交稿
關鍵就在紅色字部分,這部分決定了什么人能用好機器翻譯,什么人用不好。
如果譯者想要把機器翻譯可以勝任的部分交給機器,首先要了解機器翻譯可以勝任什么。大家都把機器翻譯吹得玄乎其玄,其實這對使用機器翻譯并不是一件好事情。機器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,扮演的是譯者的助手角色,那么這個助手什么水平呢?我姑且認為是一個本科生的水平。雖然機器認識很多單詞,但這家伙是個十足的書呆子。讓一個本科生做研究生的題,他肯定做不好,但如果讓一個本科生做小學生的題,絕對沒問題。簡單的諸如單詞表的翻譯、簡單的句子,都可以交給機器完成;再比如正常的office文件,很多機器翻譯的應用平臺都可以支持一鍵導出譯文,保持原格式不變。
如果譯者知道了機器翻譯可以勝任的事情,把這部分工作交給機器,這種關系仍然比較僵硬,而且人機互動是有限的,更別提耦合了。核心的互動是,譯者把機器無法勝任部分的難度降低,讓其勝任。舉個例子,要翻譯“與時俱進”這個成語,可能有的機器翻譯就沒學過,翻譯出來的東西鬧了笑話,而如果把這個成語處理成“和時代一起進步”,這樣機器就可以完成得非常不錯。難道譯者在翻譯與時俱進這個成語的時候,不需要在腦海里處理成“和時代一起進步”嗎?
“人機互動”的翻譯模式
作者:江蘇翻譯小編(南京翻譯公司)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7-27 17:02????
瀏覽量: